『区域热』的『冷思考』

本文Tag标签:  

    一、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概念认识不清。有的幼儿园所谓的“区域活动”实际上是分组活动;有的幼儿园只是盲目模仿他人的做法,应付上级检查。对于区域活动如何创设、组织、指导和管理等一些相关问题,教师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的区域创设意图不明,似乎只要有玩的材料就行,只要幼儿都在区域里活动就行。活动中或者放任自流,以为这样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或者频频“指导”,以为这样才发挥教师的作用。

    (二)很多幼儿园未考虑区域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硬件、软件),急于求成,机械创设,影响了区域活动的质量。具体表现在:(1)活动空间小。不少幼儿园都是早期兴建的,空间不大。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创设区域,教师尚缺考虑。笔者曾发现教师把活动室大部分的空间用于创设固定区域,在剩余不多的空间里组织集中活动,致使孩子们挤坐在一起。试问此时此地,区域活动与集中活动孰轻孰重?(2)师幼比例失调。不少幼儿园平时的区域活动只有一位老师指导,试想一位老师如何面对如此多的孩子?(3)教师的指导能力较弱。相对于集体教育活动而言,区域活动可控性小,生成性大,较难把握,其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尚不能适应,笔者常看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来回穿梭,频频“指导”,而对自己应该观察什么、怎么观察、什么时候指导、怎么指导等却很茫然。

    (三)在区域创设上追求形式、数量,以为区域多总比区域少好,材料多总比材料少好。表面看似很热闹,实际上幼儿的活动很盲目,缺乏明确的任务,进区后的操作纯属于好玩、开心。由于追求数量、场面,一些区域材料的提供与教育目标不吻合。区域一多,教师应接不暇,对幼儿活动情况的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四)忽视规则,缺乏管理。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由度较大,但这不等于不要规则。笔者经常看到区域活动时幼儿这里走走,那里玩玩,声音嘈杂,相互干扰;有的区域人很挤,有的区域人则寥寥无几;有的幼儿违规操作,地上玩具、物品随处可见……每次活动之后一片狼籍。

    二、对于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教师对“区域活动”要有足够的认识。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其中“目标性”、“主动性”等是该活动的主要原则。

    (二)区域活动的开展应体现计划性和目的性。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创设环境,针对各个区域具体的活动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对幼儿活动的情况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和一些必要的记录,以便调整计划,更换或补充材料。

    (三)区域活动的创设需要一定的空间。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时,要因地、因时制宜。空间狭小的、人数多的,可采用“集中活动为主,区域活动为辅”的模式(把它作为集中活动的准备和延伸),设置临时区域,活动完毕随即撤离。空间相对大些,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固定区域(可靠边、角设置)或公共区域(即把区域设置于公用场所),采取分组的形式或打破班界(同一年龄段)的方式,轮流进区。空间较宽敞的,可以设置固定区域或把它作为以“区域活动课程(或称为‘区域游戏课程’)为主,集中活动为辅”的课程模式。

    (四)区域活动的组织需要一定的规则。区域内的操作材料很多,操作后需要归整以备再用;有的材料有安全隐患(如剪刀、钉子等),不能违规操作……这些规则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建立和完善,以确保区域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五)区域活动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指导技能。如观察、分析、处理信息、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教师除汲取相关的教育理论外,要在实践上让自己逐步适应从集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到区域活动的组织指导的转变,不能操之过急。另外,区域活动最好是两位老师(以主班教师为主,配班教师为辅)协同指导,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更多关于 的文章
  • 没有相关的文章